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都匀市人民政府 » 专题专栏 » 创新专题 » 长者专版 » 都匀要闻

一叶毛尖茶 千般好味道

 字号:[ 缩小默认放大]

“我们开发的毛尖腊肉、毛尖曲奇、青梅毛尖等都匀毛尖茶产品比较受市场认可。”7月6日,在黔南州都匀市布依妹茶叶有限公司香山里分店,公司负责人王国叶告诉记者。

都匀毛尖茶点 陈泓廷 摄

夏日,游客在都匀市解锁了更多品尝都匀毛尖的方式:清晨,漫步万亩茶园,品一杯鲜爽回甘的都匀毛尖;中午,到江城酒店江城聚福餐厅,尝一桌以毛尖入菜的毛尖茶宴;下午,游览都匀秦汉影视城,用毛尖冰激凌驱散暑热;傍晚,吹着剑江河的风,点一杯毛尖奶茶,品甜而不腻的毛尖茶点;晚上,到夜市一条街,以一杯冰爽的毛尖啤酒入喉,让麦香和茶香在口中碰撞;返程时,以茶香鸭和都匀毛尖茶作为伴手礼,带走都匀的味道。

都匀毛尖,这一叶穿越千年的贡茶,芬芳不再止于茶杯之间,而是跨界融入了菜品、饮料、甜点等食品行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被赋予千般滋味。

都匀茶山

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2025年都匀毛尖品牌价值达55.88亿元。黔南州拥有124万亩投产茶园,如何做优“茶+”这篇文章,实现跨界创新、茶旅融合?答案是:种好干净茶,加快茶产业提档升级。

“开发都匀毛尖茶系列产品,不仅是创意,更是都匀毛尖好品质给的底气。”都匀市见山云亦茶社主理人谢振琴告诉记者,茶社推出的云岑糕、云亦雀舌糕等特色新茶点,备受年轻人青睐,在小红书、抖音上收获了高评分。

见山云亦茶社茶点 王维维 摄

黔南州产业发展中心综合科科长周乐珊介绍,黔南州落实绿色生态理念,持之以恒强化都匀毛尖茶核心竞争力。

黔南州出台多项文件,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不仅强化地方茶树种质资源优选优育,还推动数字茶园基地、绿色高效茶园基地建设,深化质量监管体系,建立都匀毛尖核心区产品溯源体系。截至目前,全州建成高效茶园16万亩,打造欧标茶园26万亩。同时,狠抓茶叶产业提质,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及贵州省标准化示范试点项目,建成都匀毛尖国家地理标志示范区,修订发布茶叶标准体系,推动都匀毛尖茶对标生产、按标流通,实现从茶园到茶杯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下,企业加速发展,茶产业提档升级:2024年,实施三都自治县现代化茶叶加工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建成年产能2000吨茶叶生产线及4条包装生产线,未来3年计划与贵茶集团共建5万亩碾茶基地;建成有机茶园5万亩、绿色茶园3万亩……

都匀毛尖老冰棍

眼下,虽然春茶采摘早已结束,但都匀毛尖茶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制茶车间依然忙碌。“除了春茶,公司还提高了夏秋茶的生产加工能力,提高茶叶下树率。”公司副总经理唐浩说,车间的9条全自动化茶叶生产线,4个小时就能生产近1吨干茶。与此同时,贵州黄红缨茶业有限公司也正忙着夏秋茶生产。公司负责人黄红缨说:“今年公司的夏茶产值上千万元,带动群众增收上百万元。”

不仅如此,上百万亩都匀毛尖茶园也是茶文旅融合发展的“蓝海”。

暑假来临,都匀市毛尖镇坪阳村的村民们又忙碌了起来。“大家要准备接待暑假的学生研学团。”坪阳村村委会副主任许明星告诉记者。

都匀茶农采茶 李嘉琪 摄

近年来,得益于茶文旅融合发展,像坪阳村一样的种茶村不仅卖茶,还“卖风景”。黔南州通过完善景观设施配套,依托茶山形成的5个A级乡村旅游景区,2024年接待游客72.43万人次,收入1168.24万元;整合茶博园、影视基地等资源,开发17条特色茶旅线路,建成5条红色茶旅精品路线,积极打造茶文旅融合示范区。

创新,让都匀毛尖“破圈”发展成为常态。周乐珊介绍,黔南州紧盯茶市场变化和消费需求多样化,适时调整产品战略,实行以销定产。在做优都匀毛尖高端茶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夏秋茶开发,不断拓展红茶、白茶、再加工茶生产。积极引导茶企进行包装升级等,打造旅游产品、衍生产品,陆续推出茶酒、速溶茶、袋泡茶、刺梨红茶等10多种茶系列产品。同时,拓展产业融合路径,建成茶文化研学基地3处,打造“茶+影视”“茶+非遗”等融合业态,形成“文化赋能、产业增值”的融合发展格局。

紧盯市场,融合创新,都匀毛尖的千般滋味拓展出新的产业格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