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乡、街道)、市直相关部门:
《关于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都匀市人民政府
2023年10月12日
关于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国发〔2022〕11号)《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贵州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黔府发〔2023〕1号)和《黔南州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黔南府发〔2023〕5号)文件精神,加快推进我市气象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气象服务保障都匀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要求和习近平总书记对防灾减灾救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高质量气象现代化建设,充分发挥气象在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等方面的基础性支撑作用,做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不断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为都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气象保障。
(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打好气象强基攻坚战,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建设走在全州走在前列,精密监测、精准预报、精细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和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城镇晴雨预报准确率分别达到85%,暴雨和强对流天气预警提前量分别达到120分钟、45分钟,气象灾害监测率提升到90%,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95%以上,气象灾害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年均 GDP 占比控制在0.5%以内。
到2035年,建成满足都匀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智慧气象为主要特征的气象现代化体系。气象服务覆盖面和气象服务保障综合效益大幅提升,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稳步提高,都匀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成为保障都匀经济发展的生动实践。
二、加强气象基础能力建设
(一)提升气象监测能力。按照相关规划,实施山地气象精密监测系统布局建设,共建共享交通、水利、农业等专业气象观测网。2023年新建1套六要素、1套四要素、1套视程障碍现象仪和55个微型智能气象站。2024年建设55个微型智能气象站、1个北斗水汽站、1个单雨量站,多要素自动气象站覆盖全部乡镇、微型智能气象站覆盖重点行政村,弥补气象灾害监测盲区和经济社会重要领域气象监测空白,显著提高气象数据供给能力。[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气象局、各镇(乡、街道)]
(二)提升预报预警能力。推广应用上级智能预报预警业务成果,开展临近、短时到短中期的智能网格天气预报业务。2024和2025年应用1-3公里智能网格预报业务系统、新一代短时临近预报预警系统。逐步形成精准预报能力,实现提前1小时预警局地强天气、提前1天预报逐小时天气、提前1周预报灾害性天气、提前1月预报重大天气过程,基本实现乡镇和重点行政村(社区)定时、定点、定量的精准预报预警。[责任单位:市气象局]
(三)提升气象服务能力。建立基于智能网格预报的山洪地质灾害、城市内涝和森林火险等精细化气象风险预报预警业务。2023年推动新一代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接入,实现预警信息向各级应急责任人精准靶向发布。2024年和2025年健全气象部门与各类服务主体互动机制,逐步实现基于场景、位置、影响的气象服务。[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水务局、市林业局、市气象局]
(四)强化现代气象基础支撑。2024年前完成气象综合业务平台升级改造,提升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服务能力和气象防灾减灾应急响应能力。[责任单位:市气象局]
三、加强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
(一)增强气象科技创新能力。开展智能网格预报产品应用,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强对流天气短时预警、农业气象等方面的研究,参与州气象局业务技术攻关项目“揭榜制”和气象服务研究团队,强化气象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创新激励,加大对气象专业技术人才在科研立项方面的支持力度。[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发改局、市气象局]
(二)建设高水平气象人才队伍。将气象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纳入我市各类人才专项计划、人才工程(项目),落实人才奖励和激励政策。将气象干部培训纳入各类干部调训计划,培育具有中高级以上职称的本土气象人才,争创发展优势。[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气象局]
四、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一)健全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体系。开展分灾种、分重点行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建设,全面融入应急管理体系和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各镇(乡、街道)适时更新气象信息联络人员,及时获取气象信息并第一时间传递气象预报预警,便于快速掌握气象信息。2024年应用新一代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开展气象风险预警业务系统和气象灾害预警信息靶向发布业务。2025年持续优化完善,逐步形成高时效精细化的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和秒级精准靶向预警信息发布能力。[责任单位:市应急局、市工信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旅局、市林业局、市气象局、各镇(乡、街道)]
(二)加强气象防灾减灾体制机制建设。将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纳入综合防灾减灾救灾统筹部署,编制都匀气象防灾减灾一张图,定期开展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和综合风险区划。根据气象灾害影响,修订基础设施暴雨强度公式。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健全以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为先导的部门应急联动机制和社会响应机制,加强气象防灾减灾救灾科普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气象灾害防御意识和能力。2023年应用防灾减灾救灾决策气象服务信息支撑系统,2024年和2025年持续巩固应用成果。开展常态化气象灾害应急演练,强化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重大工程建设和重大活动气象服务保障,提高暴雨、冰雹、雷电、干旱、凝冻等气象灾害和次生灾害风险预报预警防御能力。[责任单位:市应急局、市发改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气象局、各镇(乡、街道)]
(三)提升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水平。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综合监管”的人影安全管理工作机制,规范人影弹药购买、存储、运输和空域协调等各项安全管理,加强人影作业装备和安全信息化能力建设。提高云水资源监测和作业效果评估能力。2023年完成招(引)人员2人,全面提升人工影响天气在粮食安全、农业提质增效、水库增蓄水等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趋利避害能力。[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应急局、市公安局、市气象局、平浪镇]
(四)落实防雷减灾工作职责。将防雷减灾安全工作纳入市政府安全监管考核,应用防雷安全监管平台,建立健全防雷安全监管部门行业协调机制。加强日常防雷安全监管,推动生产经营单位落实防雷安全主体责任,提升雷电灾害物防、技防、人防能力。推动防雷重点单位应用雷电精细化预警系统,做好雷电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和雷电灾害调查鉴定。[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市工信局、市应急局、市气象局、各镇(乡、街道)]
(五)做好气候可行性论证。依据贵州省颁布的可行性论证目录,将气候可行性论证纳入基本建设审查内容,依法做好城乡规划和交通、水利、能源、工业园区等重大项目、重大规划的气候可行性和气候承载力论证。规范做好气候可行性论证的工作,在各类开发区推行由政府统一组织开展的区域气候可行性论证,评审结果区域内项目全部共享使用。[责任单位:市发改局、市工信局,市气象局,各镇(乡、街道)]
五、提升气象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力
(一)提升气象为水服务能力。加强水务部门联合,建立分流域、分库区的常态化人工增雨服务机制,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旱灾害防御气象保障能力。2024年和2025年开展剑江河、菜地河、马尾河区域及上游雨量监测业务,开展区域降雨量级预报业务,不断提升气象为水服务能力,为水资源安全和水旱灾害防御做好保障。[责任单位:市水务局,市气象局]
(二)强化能源保供气象服务。提升能源保供气象服务水平,强化电力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做好电网安全运行和电力调度精细化气象服务。[责任单位:市发改局、市工信局、市应急局、都匀供电局城区分局、都匀供电局市郊分局、都匀供电局经开区分局、市气象局]
(三)开展交通运输气象服务。发展高速公路、铁路、国省道路等交通气象服务。将气象观测设备纳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重点路段、重点位置气象要素实时、精准智能感知。共享交通流量、公路路况等交通信息,增强交通、气象、大数据融合应用能力。建立物流气象服务体系,强化商贸物流气象服务。[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交通局,市气象局]
(四)实施旅游产业化气象保障行动。推动气象与旅游深度融合,聚焦康养度假、露营、研学、夜游、体旅等旅游新业态提供气象服务保障支撑。推动气象与旅游深度融合,开展山地旅游与康养特色等气候资源评价,实现4A级景区全覆盖提供气象支撑,助力旅游产业化提质增效。[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市气象局]
六、强化农业产业气象服务能力
(一)加强粮食安全气象保障。深化气象、农业农村部门合作机制,将气象设施纳入农业产业配套设施建设工程,健全气象为农服务体系,推进气象服务融入粮食生产各个环节。构建分区域、分作物、分灾种、分环节的粮食生产气象服务体系,提高农业气象风险预警、病虫害防治等气象服务水平。加强面向粮食安全的气象适用技术研发与推广,加强主要农作物种植气候区划与主要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编制和应用。建立点面结合的农作物远程监测、会商、服务体系,丰富精细化农业气象服务产品体系。[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市气象局、各镇(乡、街道)]
(二)增强特色农产品气象保障服务。围绕毛尖茶、高粱、蔬菜、中药材等山地特色农产品开展农业产业全链条气象服务,协助申报省级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助力气候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深化“气象+保险”合作,加强农业天气指数保险服务,持续推进农业天气指数保险应用。2023年建设1套全要素气象监测站和1套六要素监测站,2024年建设1套全要素气象监测站,搭建智慧农业气象服务云平台,2024年和2025年持续推进农业监测站点建设和完善服务平台功能。不断提升农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全过程、全链条气象服务能力,助力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市财政局、市气象局、各镇(乡、街道)]
(三)强化乡村振兴气象保障支撑。完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提高农村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在重点农业坝区(园区)、农业产业示范基地等增加农业气象自动监测站和提升监测要素,加强粤港澳大湾区蔬菜基地等气象服务,持续助力农民增收。[责任单位:市乡村振兴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应急局,市气象局,各镇(乡、街道)]
(四)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气象支撑。深化气象、生态环境部门合作,加强部门间数据共享、会商研判和应急联动,加强气象环境监测预报预警在大气环境监测体系中的应用,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基础研究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保障服务。开展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水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等的影响评估和应对措施研究,不断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支撑能力,为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实施做好气象服务保障。[责任单位:市发改局、州生态环境局都匀分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气象局,各镇(乡、街道)]
七、强化气象高质量发展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工作机制,形成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合力。市有关部门指导各镇(乡、街道)及市有关部门制定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有效衔接各项改革与创新措施,解决本辖区、本领域气象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二)统筹规划布局。统筹气象设施布局建设,农业农村、交通运输、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要把所需气象设施纳入相关专项规划和工程项目,促进气象资源高效利用和开放共享。推进气象领域产学研用融合发展,实现供需适配、主体多元。
(三)强化投入保障。进一步完善气象事业财政保障机制,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将我市气象高质量发展所需的相关资金纳入市级财政预算。落实气象干部职工绩效奖励、改革性补贴、类别津贴等津贴补贴。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
(四)强化法治建设。健全气象政策标准体系,依法保护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加强防雷、升放气球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监管。严格实施公众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统一发布制度。规范气象灾害防御、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气象信息服务等活动。
(五)强化督促落实。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本实施方案的监督评估,每年向市政府书面报告推进落实情况,适时报告重大项目进展和需要督办的事项,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项目名称 |
子项目名称 |
建设内容 |
投资估算 (万元) |
上级投入 |
市级投入 | ||||
2023 |
2024 |
2025 |
2023 |
2024 |
2025 | ||||
基层气象台站基础能力建设 |
乡镇自动气象站优化布局 |
新建四要素自动气象站1个 |
8 |
8 |
|||||
新建六要素自动气象站1个 |
10 |
10 |
|||||||
建设单雨量自动气象站2个 |
2 |
1 |
1 |
||||||
视程障碍现象仪 |
视程障碍现象仪1个 |
5 |
5 |
||||||
微型自动气象站 |
微型自动气象站55个 |
110 |
55 |
55 |
|||||
北斗水汽站 |
北斗水汽观测站1个 |
30 |
30 |
||||||
都匀国家基本气象站业务基础能力提升建设 |
建设气象防灾减灾指挥平台,围墙、堡坎等附属设施建设 |
128 |
128 |
||||||
气象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 |
人工影响天气弹药中转柜 |
人工影响天气弹药中转柜 |
3.6 |
3.6 |
|||||
移动火箭增雨防雹装置 |
购置移动火箭增雨防雹装置一套 |
35.8 |
35.8 |
||||||
气象事业发展保障能力 |
气象高质量发展业务系统升级维持和地方气象事业专项维持 |
天气雷达运行维持、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乡镇自动站维持、防雷安全监管、预警信息发布。 |
87.72 |
29.24 |
29.24 |
29.24 | |||
合计 |
420.12 |
206.0 |
86.0 |
4.6 |
65.04 |
29.24 |
29.24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