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工作安排,现将都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22年度工作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一、总体情况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指标运行基本情况。市住建局作为牵头部门主要负责指标任务有3个共6项,分别为城镇“四改”共4项、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任务完成率和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目前已全部完成。建筑业产值完成上报29.0036亿元,增速26.53%(全年目标任务为12%),全州增速排名第3。
2.积极开展项目谋划和争资争项工作。2022年共谋划项目89个,其中生态环保类4个,城市更新类33个,基础设施类48个,乡村治理类4个。共获得上级资金14512.79万元。
(二)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
1.老旧小区改造。2021年老旧小区改造任务1650户,已于2022年5月完成,完成率100%。2022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有29个4786户,已于2022年8月全面开工,开工率100%。目前已改造完成市法院宿舍等14个小区共1444户。
2.棚户区改造。2022年我市棚户区改造已完成2491户(任务为3278户),高质量指标完成2108户(2632户),完成率90%,预计年底前能完成目标。
3.背街小巷改造。2022年15条背街小巷改造已全部完工,完工率100%。
4.城市管网改造。我市管网改造共完成40.1公里,完成率114.57%。其中,雨水管网改造完成5公里,燃气管网改造新建8.9公里、改造3公里,供水管网改造完成10公里,污水管网完成16.2公里。
(三)优化环境治理方面
1.城乡环境卫生持续改善。我市垃圾收运体系100%全覆盖,2022年共处置城乡生活垃圾19.15万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5%以上,发电量为7656.26万千瓦时,上网电量为6287.65万千瓦时。乡镇行政村平均生活垃圾正常清运率达93.84%,30户及以上自然村寨生活垃圾清运覆盖率达92.4%。
2.市政基础设施平稳运行。编制《都匀市城区道路内涝(易涝点)排水防涝工作方案》,成立多部门联动机制,开展防涝排涝及道路抗凝冻保畅通应急处突工作,抢险排涝29次、96处,道路抗凝冻撒盐15吨、涉面5万平方米。维修城市道路路灯4092盏、巡检路灯线路16860米并处理故障点712处等,城市主要道路亮灯率保持在97%以上。更换路灯检查井盖、下水道雨、污水井盖及排水雨篦子1042套、填补道路坑洼2434.6平方米,摊铺沥青路面约4100㎡,维修人行道板4034.2㎡、抢修道路隔离护栏2667米,疏通下水道9004.5米等,市政道路及附属设施完好率保持在95%以上。
3.城市绿化景观管护良好。完成2022年春节、国庆环境氛围营造街头景点摆放、绿地及花箱种植更换花卉49.5万余株(盆),“喜迎二十大”景观小品9处,渲染了浓厚的节日氛围;完成新增公园绿地10公顷,建成小微公园1个,完成滨江沿河绿地改造景观提升约6.2公顷,新增绿道2公里,新增林荫路5公里。目前我市绿地率达39.5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2.29平方米。
(四)房地产行业及物业管理方面
1.推动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我市目前共有房地产开发项目26个,总投资100亿元,总建筑面积达280万平方米,其中在建项目24个,建设完成项目2个,建设完成率达7.69%,建设完成住房2000套。完成商品房销售面积总计28.97万平方米,总计2600余套,成交金额15.36亿元。
2.完善制度规范市场有效处置问题房开。制定及草拟《都匀市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督管理实施意见》《关于规范房地产开发企业进入和退出工作指引》等相关文件,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及物业企业服务行为。目前,七星·未来城等17个“问题房开”项目已实现复工复产,尚城财富中心等15个项目14729套房屋已解决不动产权转移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已办理5490套受益群众约58000人。全市“问题房开”项目由37个动态调减至6个有力维护了群众利益和房地产市场秩序。
(五)住房保障方面
1.公租房保障管理工作。已完成1000套房源筹集和488套房源资产置换工作。制定《都匀市公共租赁住房配售管理方案》,租售并举,促进公租房建设管理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租赁补贴提标扩面发放。完成住房租赁补贴提标扩面工作, 2022年累计发放住房租赁补贴550余户、800余人,补贴金额24万元。
3.农村住房保障。联合6部门制定《都匀市农村住房安全保障动态监测管理实施方案》,合力落实住房安全保障动态监测与巡查工作。成立市住建局农村房屋安全隐患巡查小组,入村入寨开展常态化巡查工作,共排查因灾受损房屋16栋,危房改造任务8户。完成151户宜居农房风貌改造提升,强化农村住房保障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成果。
(六)安全生产“打非治违”方面
1.安全生产“打非治违”隐患排查整治情况。开展全方位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及“打非治违”工作,组织开展“百日攻坚行动”专项体检、联合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城镇燃气领域的安全检查工作等。截至目前,共组织检查约300余人次,累计检查项目150余次,下发整改通知书40份,排查整治安全问题隐患209条。我市建筑施工领域无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安全生产总体形势平稳。
2.国务院帮扶督导及上级交办问题隐患整改情况。今年国务院帮扶督导建筑施工专项组对我市清鸥教育天地、麒龙畔山华庭进行督导帮扶检查。共发现问题38条。省住建厅对我市建筑领域开展下沉督导和“打非治违”检查,共发现隐患36条。截至10月10日,以上84条隐患、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毕。
3.排查整治自建房安全隐患情况。推进城乡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细化部署开展自建房结构安全隐患复核工作,提前完成全市14.14万个图斑信息和9.32万栋自建房录入工作,排查存在安全隐患130栋,已整治88栋,综合整治率66.16%(经营性自建房安全隐患整治率100% )。
二、重点工作具体措施及成效
(一)加强物业领域管理服务,着力创新新举措。
一是强化要素保障。制定《都匀市示范物业服务小区创建实施方案》等方案,完善管理机制,启动示范物业服务小区创建活动,创建8个示范物业小区、新增3个优质物业企业。推进“一支队伍管执法”,权力下放,完善“多网合一”服务机制,推进基层治理工作。二是强化法治保障。积极在工程招投标、建筑施工、房地产及各社区、小区等开展法治宣传,坚决遏制恶意竞标、强揽工程、恶意拖欠等违法行为和整顿物业乱象,组建小区运行情况调研组针对全市范围类小区运行情况进行深度调研,探索建立小区业委会进入、退出机制,街道物业管理办公室培训、指导、联席会议等制度,从建立健全组织体系、服务体系、保障体系三个方面着力,形成上下联动、横向协同,优质高效、覆盖全面,配套齐全、功能互补,推动物业管理服务工作由封闭式向开放型转变,推进各级各部门“明责、赋权、扩能”。三是强化服务保障。成立中国共产党都匀市物业行业委员会,构筑物业行业党的组织建设框架,健全完善党建引领下的社区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协调运行机制,助力夯实基层治理。如,汇悦新天地小区引进快递智能服务、运用智慧司法、搭建电信智慧平台等,开通问答智慧渠道,服务事项实现“一屏调度”,探索物业服务新功能,提高小区管理活力。
(二)加强绿色完整社区建设,着力提升新成效。
一是统筹规划,提高绿色社区完整度。按照“规模适度、便于管理、便于服务、便于自治”的原则,将都匀市原有26个城市社区优化设置增加到43个。结合现有商圈及社区范围,按照一公里服务半径,划分“15分钟生活圈” 15个,覆盖41个社区1个经开区。同时,优选嘉和社区为创建试点,从强化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强化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强化便民商业服务设施、提升社区管理机制、完善物业管理服务五个方面提升群众绿色生活品质,试点嘉和社区获批省级绿色完整社区示范点,荣获省级绿色社区创建奖励。二是结合“四改”,补齐社区实施短板。结合城市“四改”、城市更新、棚改综合整治等工作,按照优化资源配置、因地制宜、补齐城市短板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水、电、路、气、信及车位、无障碍设施、公共厕所等市政配套基础设施,推动绿色完整社区建设。三是整合资源,持续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结合新型城镇化背街小巷改造,沿街公共区域多元增绿,充分挖掘公共空间资源,建设“口袋公园”“袖珍公园”等休闲绿地;充分盘活各社区空闲土地、空余住房资源,建设或改建公共活动场所,对新建设社区规划不低于800平方米的多功能运动场地。四是党建引领,提升小区自治共管的良好“造血功能”。成立小区管理层兼容性党支部并充分发挥引领作用,积极统筹协调社区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产权单位、物业服务企业等共同对社区进行创建管理,培育组建居民自治管理模式,尊重居民意愿,充分发挥业委会及党支部作用,通过“居民缴费+公共收益补充”等方式筹措自治管理经费,用于日常保洁、基本设施维护等费用,实现小区自治共管的良好“造血功能”。五是安全保障,强化社区智能化管理建设。新增社区智能车行、人行门禁、智能监控(安防)系统,改造社区围墙和停车车位等设施,设立(无接触式)智能快递柜,有效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接触频率,有效促进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和社区安全。
(三)加强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治理,着力探索新思路。
一是尊重民意,强化基础。坚持人民立场,围绕百姓需求,因地制宜、吸纳民意,突出存量资源整合利用,推进老旧小区融合连片改造。同时,着力在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下足功夫,完善基础配套,提升基础服务,改造水电气等老旧设施,改变老旧小区面貌焕发新活力。二是把准主题,打造特色。以“一街一策、一街一景、示范带动”为思路,以“整洁靓丽、畅通有序、功能完善、特色鲜明、富有文化底蕴”为原则,落实“一街一策”,扮靓城市“里子”,选取区域特点、历史渊源、文化底蕴、民族特色、商业氛围等要素街区,打造一批干净、舒适、和谐的居住环境背街小巷。三是倡导共建,精细管理。运用视频监控等科技化手段,整合各种行政执法资源,用绣花功夫整治背街小巷,不断提升街巷精细管理水平,探索政府、社区、群众共建模式,鼓励居民共同参与规划建设,凸显居民主人翁、推动者的获得感、参与感、认同感,提升群众“满意度”。
三、下步打算
回顾2022年,住建工作虽然取得的一定成绩,但与市委要求、群众期盼仍有一定差距,还存在相关项目建设资金缺口大、体制机制不够完善、队伍专业技能水平不高等问题。2023年,市住建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州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及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聚焦新型城镇化工作目标任务,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从实际出发,努力推进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打好城乡建设持久战,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一是加强项目谋划。全力推动西山工务段项目、滨江1号二期、华晨一中等8个项目建设,结合实际谋划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背街小巷改造、易涝点治理等项目60个,2023年谋划落地实施20个。二是推进“四改”进程。2023年计划完成2022年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全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完成4770户;进行剑江社区河滨路、剑南社区南苑路等14条背街小巷改造;改造完成城市管网36公里。三是完善基础设施。启动有机废弃物处置项目(一期)建设,建成纬五路、小围寨剑化社区垃圾转运站2座,不断完善乡镇垃圾收运体系建设。完成云海路、环西大道等4个内涝治理工程建设项目,内涝消除比例达68 %以上。打通云海路、红叶路、天池路等3条路段,新增10公顷公园绿地、1公里绿道、3公里林荫路,改造提升沿河绿地景观15公顷,建成2个小微公园,3个社区公园。
(二)打好改革创新主动战,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一是突显社区建设新成效。结合城市“四改”、城市更新、综合整治等工作,以“15分钟生活圈”为单位,2023年计划重点治理广惠社区、幸福社区等,挖掘剑江半岛沿河空地、教育学院北侧空地等公共空间资源,进一步完善水、电、路、气、信及车位、无障碍设施、公共厕所等市政配套基础设施,持续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二是探索城市治理新思路。围绕百姓需求,因地制宜、突出存量资源整合利用,推进老旧小区融合连片改造。以“一街一策、一街一景、示范带动”为思路,落实“一街一策”,扮靓城市“里子”,强化示范保障,每年选择1—2个点,进行实践探索和对策研究,形成工作典型经验,示范带动城市治理“整社推进、整街示范、全域提升”。三是创新物业领域管理服务新举措。充分调研城市社区、小区运行情况,尊重民意,强化基础,整治小区管理乱象,明确社区、物业、业委会、业主的职、权、责、利。计划支持西山新苑、尚城幸福里等条件成熟的小区、社区建设“智慧驿站”“养老服务”等,凝聚“小区红管家”组织力,盘活汇悦新天地、水榭花都小区或社区公共收益,提升社区自治力打造“一社区一品牌、一小区一特色”。
(三)打好安全稳定守卫战,筑牢民生保障新底线。
一是抓好安全生产。加强建筑工地、城镇燃气领域精细管理,积极组织从业人员开展安全生产培训,联合执法部门对建筑工地运输车辆超载等进行执法检查,力争创建1个以上省级文明施工样板工程。二是兜牢住房保障。探索保障性租赁住房、公租房配租发展新举措,助力解决新市民、新青年租住难题,2023年力争完成公租房未建成任务。做好农村住房保障和自建房安全隐患整治,持续推进再排查再整治“回头看”等工作,建立健全自建房、农村危房整治长效管理机制。三是强化“问题房开”处置。围绕保交房、保民生、保稳定,部门联动,积极化解处置西山工务段、富源东山生态园等11个“问题房开”项目,实现交房6000套以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