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都匀分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严格落实中央、省、州、市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以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为重点,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2023年,全市环境质量各项指标均为达标,全市未发生较大(Ⅲ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和生态破坏事件,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现将2023年各项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工作亮点
2023年,全市中心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国、省、州控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100%。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100%,依据《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技术规定》,按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进行排序,都匀市环境空气质量在9个中心城市排名第一。在全国339个中心城市中排名第15名,有望获得国务院办公厅对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表彰。
(二)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1.提高政治站位,高标准抓好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改。
一是严格按照《都匀市贯彻落实〈贵州省加强环保督察机制建设的八条意见〉的实施方案》研究部署生态环境保护工作,2023年,共提请市委常委会21次、市政府常务会16次传达学习、研究部署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扎实推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二是省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涉及我市整改任务29项(含全州共性问题),目前正组织制定整改措施推进整改;转办涉及我市26件信访件已办结19件,剩余7件正在按整改时序推进;三是通过市领导定期交办、市整改办统筹协调和预警提醒、行业部门督促指导、企业主抓整改等方式,有力推动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落实。截至目前, 2021年第二轮中央督察反馈的12个问题,已完成整改11个,剩余1件整改达时序进展;2021年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披露的1个问题已整改完毕。
2.系统治理、突出重点,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一是大气污染防治方面。①根据《黔南州中心城市(都匀市)2023年环境空气质量管控方案》《黔南州中心城市(都匀市)环境空气质量县(市)联防联控工作方案》要求,实施城市空气质量联防联控,实行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季度目标管理,2023年启动应急管控7次,通过城区道路降尘保湿、建筑工地和物料堆场防尘监管、餐饮油烟综合治理、道路交通管控、严格控制超标机动车使用等多种措施,有效减少城市大气污染排放,我市全年未发生轻、中度污染天气。②定期开展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周边环境突出问题排查整治,常态化、清单化开展环境空气质量管控工作。③推进工业企业物料堆场实行规范化管理,采取封闭式仓库、设置防风抑尘围挡和覆盖、喷淋抑尘等措施,有效控制无组织扬尘污染。④持续开展移动源污染治理,全年共抽检柴油货车182 辆,非道路移动机械12台,对检测超标车辆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督促限期维护(维修)治理。配合省州开展移动源检查12次。⑤督促指导14家企业完成信息披露工作。⑥加强环境准入管理,在项目审批时,严格执行污染物总量预审制度,2023年对8个新改扩建项目出具总量指标来源初审意见。⑦配合都匀豪龙水泥有限公司完成重点碳排放行业企业碳排放核查工作。⑧配合州局做好2010-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工作,完成都匀市资料收集。⑨有序推进都匀市功能区划调整工作,一是已完成对现行声功能区划分方案的评估和修编工作。二是新版声环境功能区划分图、新版交通噪声点位图、新版城市噪声网格划图已编制完毕,并已经完成302个网格化噪声监测工作和21个国家噪声自动站点位监测工作,目前正在整理相关数据,待整理完毕在2024年2月6日前报州局审核后报省厅评审。⑩开展绿色护考行动,在公务员考试、中考、高考期间开展噪声污染防治工作,为考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是水污染防治方面。①定期联合乡镇、水务、综治、公安等相关部门开展国省控断面及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周边区域环境风险隐患排查。2023年,全市中心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国、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100%。②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目前小围寨街道都匀市第九完全小学围墙外排水沟该点位整治已在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完成销号整治,小围寨街道沙井街村村委会旁排水沟点位根据省住建厅等部门于2023年1月到现场开展治理效果复核指出需对该区域周边老旧排水管网(沟渠)进行改造才能达到治理目标要求,我市编制了《都匀市阳春路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将该点位的治理时限延长至2024年12月底。同时积极向上争取省、州资金支持,于2023年9月26日获上级补助资金1100万元(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2023年地方政府新增一般债券资金补助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通知(黔财建〔2023〕159号)),目前正在有序开展项目前期手续的办理。③制定《都匀市入河排污口核查方案》,对清水江入河排污口点位进行核查,共排查571个流域内入河排污口疑似点位,发现15个问题,编制印发了《都匀市入河排污口“一口一策”整治方案》,目前已完成8个入河排污口问题整改。剩余7个问题正按序推进整改中。
三是土壤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方面。强化对危险废物环境管理,督促危险废物经营单位严格执行有关制度,重点对铅酸蓄电池、废机油、医疗废物等的管理,通过信息化、规范化考核评估和无害化处置等措施,不断提升危险废物风险防控能力。2023年度,辖区安全处置医疗废物1115.89吨,转移废机油86.09吨,对30余家危险废物经营、产生单位进行了规范化考核,被考核单位均为达标或基本达标。积极开展“一住两公”建设用地排查,截至目前,上级反馈需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地块4块,已全部完成调查并通过会议评审。
四是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三线一单”准入制度。积极为企业提供环评办理的前期咨询服务,2023年,共协助州生态环境局办理环评文件28个,指导企业完成排污许可申报20余家,排污登记47家。推动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
五是推进都匀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①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工作。严格按照《贵州省节约型机关创建评价标准》指导各部门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工作,截至目前,74 家创建的单位都已完成资料上传,其中63 家单位已通过专家审核,11家单位正在审核中。②推动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要求各公共机构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建立垃圾分类台账,并定期报送。③开展节能宣传活动。参加“全国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各项活动,参加垃圾分类知识竞答,提高干部职工对垃圾分类知识的掌握,并能运用到生活中去;参加“全国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各项活动,在全市公共机构范围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全市干部职工节能意识。
3.创新模式,提高生态环境执法监管效能。
一是根据《黔南州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监管执法第一轮及第二轮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要求,我分局严格按照方案进行专题部署,开展了第一、二轮交叉检查与自查行动。层层压实各级网格长、网格员责任,细化工作任务,针对重点网格、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环节从严排查企业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并对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要求立行立改或限期整改,压实企业环保主体责任。此次交叉检查共发现问题 287 个,已完成整改241个,完成率83.9%。二是充分运用好“三三制”现场检查法,结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检查、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从严排查整治、排污许可证清单式执法等各类专项行动,采取明查暗访的方式,检查辖区企业210余家次,共出动检查人员500余人次,发现问题160条,并督促企业进行整改,立案查处13家企业,处罚147.5万元,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履行环境保护主体责任的意识。三是开展生态环境领域信访维稳工作。及时与州、市信访维稳工作统筹联动,建立工作台账,畅通信访渠道,建立完善了接访、电话、网信中心、12369、政务110接访等多种方式的群众反映诉求渠道,及时解决了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矛盾纠纷问题。今年以来,共受理信访投诉案件199件,办结198件,其中“12345”市政热线平台受理180件,已全部办结。“12369”全国生态环境信访投诉平台19件,已办结18件,正在办理中1件。四是扎实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筛查及办理。2023年共组织市法院、市检察院、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等12家单位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线索筛查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及时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索赔程序。经筛查,组织相关单位对都匀市益豚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违法堆放养殖粪污违法案件开展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4.以项目争取实施为支撑,推进农村污水治理
一是2023年,共谋划项目7个,其中,申请上级专项资金5个,申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补助资金2个,均已上报。截至目前,获批项目4个,获批资金356万元。二是完成小围寨街道马尾村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项目并投入运行;完成全市生态环境资金污水治理项目问题整改工作,并对打线洞和尤家坟水源整治项目、匀东镇附城村项目污水处理设施排查整改和移交;绿茵湖东山片区黑臭水体整治项目已开工建设。
5.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提高环境保护认知率
2023年,制定《黔南州生态环境局都匀分局2023年普法工作计划》《黔南州生态环境局都匀分局2023年普法责任清单》,在日常开展环境监管过程中,积极送法到企业,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提高企业遵法守法的意识,促进企业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利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爱国卫生月、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六·五”环境日等特殊时间节点,向公众集中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发放宣传册2400余册,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社会氛围,助推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
二、存在的问题
(一)环境监管执法还存在短板。一是执法队伍执法能力参差不齐,且业务学习培训少,业务水平不足;二是执法装备不足,设备老化,开展现场执法时仅有一套移动执法装备(笔记本电脑、便携式打印机);三是执法监测无法满足实际需要,比如:检查发现水污染物排放,需要立即取样监测,但执法人员无监测取样上岗证,取样监测的数据不能作为处罚依据,但如果等待专业监测人员到达现场时,证据可能消失了,可能导致案件证据不足无法立案。四是网格化监管工作网格员现场检查业务不熟,对监管企业开展检查时无法准确发现问题并给予专业督促指导;五是执法人员除执法以外的其他工作任务繁杂,且报送报表多,执法人员大部分时间都在办公室应付各种资料的准备,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对企业的监督执法中。
(二)项目资金申报获批较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主要依靠上级资金支持实施,2023年,谋划项目7个,但截至目前,获批项目4个,获批资金356万元,虽我局在治理项目申报上积极谋划,但获批上级生态环境部门项目资金较少。
(三)部分企业环保意识有待提高。受经济持续下行大环境影响,少数企业在加强污染防治方面存在观望态度和侥幸心理,在环保设施建设改造升级等方面投入不足,还存在漏排和超排现象,企业环境保护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三、2024年工作打算
新的一年,都匀分局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和对贵州对黔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全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树牢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始终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认真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进一步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和质量成色。
(一)持续保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
到2024年底,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9%以上,地表水国控断面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达到100%,县城及乡镇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100%,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持续提升。
(二)全面深化污染防治攻坚任务
牵头制定《都匀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4年工作任务》,全面深入开展污染治理。大气污染防治方面。一是持续抓好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精准管控。实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目标管理,根据空气质量预测分析,适时修订《中心城市(都匀)轻中度污染天气管控方案》,开展城市大气主要污染来源解析,建立轻中度污染天气处置措施清单,实施城市重点路段、区域、行业污染集中整治。着力开展重点管控区域突出环境问题整治、建筑施工和道路扬尘污染整治、工业粉尘污染整治、低空散烧污染整治和强化精准管控五大行动。确保不出现重污染天气。二是以柴油货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为重点监管对象,制定年度尾气抽检抽测计划,定期开展柴油货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尾气排放抽检,强化与交警、交通、住建、市场监管等部门的联动执法,杜绝超标排放车辆和非道路移动机械违规上路和使用。三是强化噪声污染防治,完成都匀市噪声功能区优化调整,配合省生态环境厅布点建设功能区声环境自动监测站。水污染防治方面。一是持续开展清水江流域重要支流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摸清掌握各类排污口的分布、数量、污水排放特征及去向、排污单位基本情况等信息。按照“依法取缔一批、清理合并一批、规范整治一批”原则实施分类整治,确保2024年完成前期排查的6个入河排污口整治任务。二是持续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建立问题清单。推进绿茵湖村东山片区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力争在2024年6月建成投运。新增谋划农村污水治理项目2个以上,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完成行政村环境整治至少4个。三是谋划翁岗河历史遗留煤矿废水治理项目,目前资金申报方案初稿已完成,正在对方案进行优化。四是推进2024年行政村整治任务的匀东镇饶河村、马寨村污水治理项目建设,同时启动全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观摩会有关准备工作。五是强化城市及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管,定期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公开饮用水安全状况信息。到2024年,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保持100%。土壤污染防治方面。一是持续开展耕地周边涉镉等重金属行业企业排查整治,推动贵州都匀经济开发区菜园河铅锌矿选矿有限公司、贵州大亮锌业有限公司、都匀陈工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执行颗粒物和镉等重点重金属特别排放限值。二是强化“两公一住”建设用地和疑似污染地块土地变更使用的准入管理和部门信息联动监管,坚决防止未依法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风险评估的地块进行开发建设利用。三是强化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管理,督促全市5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严格落实地下水定期监测和风险隐患排查制度,防范企业新增土壤和地下水污染。
(三)着力提升环境监管和治理能力
1.从严开展3类环境专项执法检查。充分运用生态环境系统“网格化”环境监管排查制度,根据排查整治情况,从严查处一批环境污染、群众关注、影响恶劣的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一是围绕危险废物产生、收储、运输、处置开展1次专项执法行动,清理整治一批违法收集、处置大中型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和危险废物经营管理企业。二是开展矿山及矿产品来料加工企业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执法行动,清理整治一批未批先建、未验先投、污染防治措施落实不到位的违法生产项目。三是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和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开展畜禽粪污养殖场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执法检查。重点整治违规堆存畜禽粪污,台账管理不规范、粪污去向不明、畜禽废水超标排放、畜禽粪污应急处置能力不足等违法行为。
2.加大生态环境法律法规宣传和培训。一是依托世界环境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贵州生态日等平台开展生态环境法律法规宣传主题活动。二是持续开展每季度环保设施公众开放活动,进一步拓展环保设施公众开放的群体和开展形式,提升全市生态环境治理的知晓率和满意率。三是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纳入党政领导干部培训体系,及时提请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定期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市委党校干部培训班开设生态文明教育课程。
3.严格落实生态有价,损害赔偿。组织市直各单位定期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线索筛查,根据筛查结果指导相关部门至少开展1件生态损害赔偿案件。
(四)坚决抓好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
持续将抓好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与全市主题教育检视问题整改有机结合,以2023年省级督察反馈问题和尚未完成整改的第二轮中央督察等问题为重点,分级分类、统筹调度、真抓实干,持续推动推动补强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短板,推动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切实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一是针对已经完成和2024年计划完成的整改问题,督促指导相关责任单位开展好整改成效巩固和问题销号。二是以整改领导小组和环委会为抓手,结合当年12345、12369等各类平台生态环境信访投诉案件,常态化组织开展生态环境信访隐患排查、问题交办和问题治理跟踪问效,切实解决一批群众关心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在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进驻前,力争提前消化一批生态环境顽瘴痼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