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价改革事关教育发展方向,事关建设教育强国成败。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简称《总体方案》),提出到2035年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将在教育评价的理念、理论、主体、对象、内容、标准、方法、技术、制度、文化等方面进行体系性重塑。
《总体方案》印发以来,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高度重视,把教育评价改革作为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总牵引,综合施策、稳步推进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落实。各地各校发挥基层首创精神,着力在打破思想禁锢、冲破体制障碍、改变行为方式等方面先行先试,形成了一批典型经验。
《贵州教育报》微信公众号、微博陆续刊登“贵州省教育评价改革优秀案例”,充分发挥优秀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全力推动教育评价改革走深走实。
省委教育工委宣传部
省教育厅政策法规处
贵州教育报
深化学校评价改革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都匀市教育局
基础教育学校评价改革,是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引导学校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克服评价基础教育学校唯分数、唯升学倾向。科学的学校评价,能引领学校建立科学的人才观和质量观,促进学校构建科学的评价激励机制,优化教师、学生评价体系,关注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推动学生品德养成、学业发展和身心健康,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评价改革前现状
在开展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前,我市对学校的评价虽然制定了评价方案和考核细则,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考核方式单一,主要以查阅学校日常工作过程性资料和教学质量评价为主,未融入领导、教师、家长等多元化评价要素,有一定的片面性;二是考核指标针对性不强,对县域幼儿园、中小学、普通高中、中职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等不同类别学校均采用同一考核指标体系,没有充分考虑不同类别学校的办学特点,没有做到分层分类进行考核评价,针对性、指导性不强;三是缺乏过程性管理评价,过于关注终结性评价和教学质量,忽视对学校办学过程的常态化监督管理,存在弱化德育、体育、艺术和劳动教育评价的情况,对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缺乏科学引领。
二、构建科学的评价方案和指标体系
(一)评价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1. 坚持立德树人原则。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立德树人事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在学校考核评价中必须突出德育工作,加强思政课建设,引导学校对德育工作目标进行固化,丰富学校德育工作内容和途径,推动学校德育工作落实、落地、落细。
2. 坚持发展性原则。学校评价旨在引导学校、教师、学生不断发展进步,在考核方案和指标的制定上围绕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五育并举”,促进学校内涵和特色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全面发展。
3. 坚持政策底线原则。以《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标准》等文件精神为指导,根据国家在学校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双减”“五项管理”、安全工作等方面的政策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考核评价内容和指标体系,引领学校依法依规办学。
4. 坚持针对性原则。根据不同类别的学校特点和培养目标,分类制定不同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将每年的教育重点工作和重大决策部署纳入考核评价,确保考核指标符合时代要求,突出重点工作,彰显各类学校办学特点。
5. 坚持工作成效原则。在加强过程管理的同时,突出学校办学成效运用。对在德育工作、教学质量、学校管理、特色创建、劳动教育、体艺工作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效,受到各级党委政府或教育部门表彰奖励的学校,在考核中给予加分;对在工作中出现师德失范,学校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滞后,或受到上级通报批评等情况作扣分处理。
(二)精心谋划部署考核工作
1. 精心制定考核方案。 2021年起,为推进学校评价改革工作,我市积极探索科学的评价体系,在认真学习领悟《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基础上,结合省、州、市高质量绩效考核要求,充分酝酿,起草《都匀市市属公办学校促进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方案》和市属各类学校考核指标体系,在征求市教育局科室和基层学校意见的基础上,经多次修改完善后印发,每年年初结合实际进行再次修订,提高了考核评价方案和指标的操作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2. 分类设置考核指标。根据各类学校的特点及教育重大改革事项和年度重点工作,分类制定了幼儿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普通高中、中职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等5个不同类别学校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以问题为导向,坚持统筹兼顾,设置评价要素和量标,增强考核评价的整体性、系统性和针对性。
2023年,我市义务教育学校考核评价内容为常规管理、重点工作、个性指标及加减分项4个方面,包括办学方向、德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学生关爱、控辍保学、安全工作、集团化办学、督导检查评价、“五项管理”“双减”及课后服务、劳动教育、强师工程、教学管理、公办强校培育、招生工作、教学质量评价、学校特色创建、学校管理短板提升等18项内容,共30个考核指标,内容较广、指标较多,一些指标不好考核、难以量化,一些指标是学校日常事务性工作。根据上级关于基层减负和考核评价改革精神,在总结2023年考核评价的基础上,我市修订完善了2024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考核评价指标,内容为共性指标、个性指标和加减分项三个方面,包括学校管理、德育与心理健康、学生体质健康、审美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教学管理、安全管理、师德师风、招生工作、教学质量、科室考核、办学特色、管理提升等共13项,考核指标减少到17个,实现在上一年基础上的精简和优化,在减轻基层学校负担的同时,努力做到兼顾全面与突出重点相结合,评价的可行性与结果的可靠性相结合。
3. 构建多元特色评价。一是突出“五育并举”、德育为先。将落实立德树人、实施课程方案、加强师德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完善学校内部治理、健全教师激励机制、保障学生权益等列入考核内容,重在考核学校“五育”工作的落实情况和工作效果,全面融合推进“五育并举”,防止学校重智育,轻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倾向。如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中提高了德育评价的分值权重,评价学校德育工作规划、实施方案、工作计划的制定和落实情况,通过考核评价引导学校全面落实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等重点环节工作,将德育工作要求贯穿融入学校各项日常工作全过程,促进学校形成一以贯之、久久为功的德育工作长效机制。
二是融入过程性管理评价。坚持目标与过程并重的价值取向,建立学校日常管理监测机制,日常监测情况纳入学校年度评价范畴,市教育局科室动态监测各学校工作落实、办学行为和日常管理,每月建立监测台账,发现问题及时开展工作指导和督促整改,推动学校的规范管理和各项任务的有效落实。
三是引导学校特色办学、补齐短板。学校办学特色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引导学校内涵发展,办出特色,将学校特色创建工作情况列入考核评价体系,鼓励学校在依法办学、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向更高的层次努力,办出亮点特色和独特风格,提高办学品位。将学校管理短板提升列入考核,引导学校加强自我审视,及时对学校各项管理工作进行研判,在补短板、强弱项中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增强学校管理的整体观念,全面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
考核内容 |
权重 |
考核要点 |
备注 |
A1学校管理 |
10 |
B1. 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年度实施计划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全员参与、措施有力。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各项工作和常规管理落实到位。认真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工作要求,健全和完善教师、学生评价机制,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
|
A2德育、心理健康 |
10 |
B2.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坚持德育为先,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思政课建设,完善德育工作网络,健全德育工作机制,落实“三全育人”,丰富德育工作内容和途径,教育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重视学生养成教育,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
|
A3学生体质健康 |
5 |
B3.坚持健康第一,实施学校体育固本行动,开好体育课程,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障学生每天在校体育锻炼1小时时间,上好“两课两操”,落实“五项管理”要求,开展年度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视力监测、近视防控和全面体检,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意识和技能,增强学生体质。 |
|
A4审美素养 |
4 |
B4.实施学校美育提升行动,开好艺术课程,定期开展艺术节、艺术展演展示和艺术社团活动,强化美育育人功能,提升学生审美素养和鉴赏能力。 |
|
A5劳动与社会实践 |
4 |
B5.强化劳动育人功能,落实劳动教育课程、劳动周和劳动清单,开展校内外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具体基本的劳动技能。 |
|
A6教学管理 |
10 |
B6.制定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实施国家课程方案,落实“双减”工作要求,抓好学生作业管理,加强教学研究,优化教学方式,落实减负提质措施,加强教学工作日常管理、检查和治理,开展教学视导,促进教学管理规范化、科学化。 |
|
A7安全管理 |
10 |
B7.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健全,强化校园“三防”建设,加强校园安全教育和日常管理,认真开展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校园安全管理到位,保障师生安全。 |
|
A8师德师风 |
10 |
B8.重视师德建设,把师德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引导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践行教书育人使命,平等对待学生,常态化开展师德教育和专项治理,加强教师管理,推进师德师风建设长效化,全面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
|
A9招生工作 |
4 |
B9.加强招生管理,完成年度招生任务。小学、初中按照市教育局要求完成划片招生工作;初中完成中职招生任务,中考参考率达到要求。 |
|
A10教学质量 |
20 |
B10.加强教学管理和研究,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分类制定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对小学和初中年度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
|
A11科室考核 |
7 |
B11.完成年度重点工作和市教育局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市教育局各科室对学校年度日常管理开展监测,形成问题台账,半年和年终分别进行量化评分,强化学校常规管理,推进学校管理规范化。 |
|
A12办学特色 |
3 |
B12.立足校情,开展学校办学特色创建工作,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
|
A13管理提升 |
3 |
B13.每所学校自选两项管理弱项、短板作为年度管理提升内容,通过补齐学校管理短板弱项,不断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
|
总分100分 |
4. 优化评价考核程序方法。优化调整考核程序,学校年度考核评价分半年评价和年终考核,半年评价以学校自评和市教育局科室日常监测评价为主,年终考核由实地考核、领导评价、家长和教师满意度评价三部分组成。满意度评价采用网络问卷星的方式进行,学校教师全员参与问卷评价,家长参与问卷评价的数量不少于学生总数的50%,保障调查样本达到一定数量,提高满意度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真实性。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考核评价不唯资料,注重工作落实和实效,关注家长、教师满意度和意见建议反馈,不断优化考核评价流程,增强考核评价的操作性、全面性和准确性。
三、年度考核计分方式
学校年度综合考核总分为200分,其中党建工作成效考核为90分,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为100分,满意度评价为10分。学校促进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作为学校年度综合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指标考核和领导评价组成,其计分方式为:
学校促进高质量绩效考核得分(100分)=(半年评估指标得分×10%+年终考核指标得分×90%)×90%+领导评价得分×10%
四、强化考核结果运用
(一)强化反馈整改,以评促建。按照考核程序办法和指标体系,在完成全部考核评价工作后,形成考核评价工作报告,总结学校取得的工作成效和特色亮点,明确学校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下步工作意见建议;形成学校考核评价反馈表,向学校反馈考核得分、等次、存在问题和家长、教师满意度调查反馈意见,要求学校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研判和整改落实,通过回头看等方式督促学校改进工作,提升办学管理水平。
(二)强化结果运用,奖优罚劣。学校年度综合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学校办学质量、校级领导班子履职业绩评价的重要依据,作为校长职级制任职和校园年终绩效评价的主要依据,作为校园长评优评先、提拔任免的重要参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