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族工作
(一)落实有力,有序推进民族服饰大赛工作
为提高全市群众对本土民族文化的喜爱和认可度,让民族服饰大赛成为展示民族文化的大平台,丰富节庆活动的途径,并打造属于黔南的节庆文化品牌,都匀市始终把民族服饰大赛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一是建立组织机构。成立民族服饰大会组委会,制定《都匀市民族服饰大赛的方案》、《都匀市民族服饰大赛初赛(展演)方案》,落实大赛经费。二是加强宣传工作。组委会展示宣传组结合都匀市情况,制定宣传方案,利用采风有利时机,在各乡镇政府和群众中进行宣传,鼓励他们组队参加比赛活动; 利用文件形式下发各乡镇征集参赛服饰通知; 利用网站对外宣传主题为“云裳霓羽艳炫剑江”2018 贵州.都匀第一届少数民族服饰大赛时间、地点以及大赛活动内容;通过黔南州民族服饰大赛启动仪式暨都匀市民族服饰大赛展演活动的举办,在贵州民族报、黔南州电视台、都匀市微信平台等媒体进行宣传,使都匀民族服饰文化得到充分展示。三是开展调研普查。为充分做好此次民族服饰大赛,我市采取政府采购方式进行,与黔南州众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签署民族服饰大赛采风协议,该公司利用近1个月时间分别对全市10个乡(镇、办事处) 、黔东南州麻江县等走访普查,与当地民间艺人、传承人就当地民族文化、传承故事、历史文物等进行了解与沟通,充分挖掘当地民族服饰元素,各地民族服饰展现与故事、音乐、舞蹈等有效串联,为参加黔南州民族服饰大赛决赛作充分准备。四是参加文化交流。为更好与外地优秀民族文化进行沟通和交流,受湖南湘西、黔西南州贞丰等县银饰服饰大赛、展演等活动邀请,都匀组队参加均获得优异成绩。组织民族服饰、银饰、刺绣企业等参加贵州省十二届旅发大会会场参展;组队参加深圳第十四届文博会民族服饰文化推广活动;协助并组织绣娘参加第四届妇女手工技能大赛;筹备国家非遗日非遗文化晚会《布依族染织非遗展示》节目和都匀市市庆民族服饰展演活动;参加浙江理工大学织锦技艺传承及创意设计研修班、黔南州纺织特色非遗研修班等培训。五是承办大赛启动仪式。5月21日,黔南州民族服饰创意设计大赛启动仪式暨都匀市民族服饰展演活动由黔南州民族服饰创意设计大赛组委会主办、都匀市民族服饰创意大赛组委会承办。通过以本土民族的歌舞、乐器、道具或情景故事为主线,进行“踏月行”、“黔南民族服饰秀”、“花苞花”、“银光”、“山水黔南”5个节目民族服饰展演,全面展示都匀市布依族和苗族的民族服装服饰文化风采。通过大赛,充分展示都匀民族服饰的多样性、珍贵性、艺术性、可收藏性及其可开发的市场价值,将曾经“养在闺中”的传统民间手工艺“回温”,真正让“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助推脱贫攻坚和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提升民族文化自信,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
(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工作
国家为改善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基础设施条件投入大量资金,2018年中央安排扶持人口较少民族项目资金100万元,用于都匀市小围寨村尧林土族村寨民居改造,计划改造13户。目前该项目正在做实施方案及施工设计。
(三)民族村寨建设工作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有关保护传统文化、古村落的决策部署,切实做好都匀市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按照黔南州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都匀市民族村寨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打造是匀东镇新场村、绕河村、坝固坡脚寨、小围寨办事处包阳村、毛尖镇坪阳村总阳寨及归兰水族乡奉合村榔木寨6个民族村寨。结合都匀市实情,按年度计划分步实施重点推进项目建设,2018年民族村寨建设资金我市安排120万元用于绕河村陈列馆建设,目前项目正在规划设计中。项目实施完成将展示绕河村生产生活用具、民风民俗、民族服饰、民族乐器、民族手工艺品等,可充分保存民族民间记忆,为村民提供学习传播传统文化、公共文化空间。
(四)全市统筹安排,有序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我市始终将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工作任务放在首位,在党的民族政策关怀下,构建了“生态匀城·魅力茶都”的幸福家园,2018年5月10日市委、市政府在市政府会议室召开调度会,专题对《黔南州迎接国家民委考核验收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工作都匀市工作方案》进行审定,对全市迎检工作进行了详细的部署。我市已明确25名人大、政协、基层单位代表以及群众代表参加迎检座谈会,并对迎检测试题、应知应会等资料发到他们手中进行专题培训,确保各族各界干部群众座谈会达到预期的目的。抓细都匀市两个创建点工作。一是龙潭社区。主要展示城市社区治理制度的现代化成就,将其打造成为拥有一流建设、一流服务风采的社区,以建设功能齐全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智慧社区为抓手,构建服务为本,民族团结,和谐幸福城市社区。二是茶博园。营造生态匀城,魅力茶都的主题,大力发展茶产业、打造精品、提升品味、创造产值、助力精准扶贫,在农村“三变”(即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中提升都匀毛尖茶产业的品牌,为魅力茶都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还制作真实展示都匀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共同创建民族团结进步足迹的电视短片《剑水长风》;编印了反映都匀市民族团结进步的报告文学集《石榴花开》;制作反映都匀市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纪实的《团结做优进步做强》的画册。
(五)积极向上争取资金,资金到位落实有效。
2018年,我局积极向上争取到中央资金274万元,今年1月份所有资金已到位,资金到位后,召开党组会议研究资金安排,并及时与财政联合行文,下达资金到各项目单位,确保项目实施有序开展。项目资金主要投入在我市边远贫困村路灯建设、产业发展项目、民族特色村寨打造、人口较少民族扶持和民族传统手工技艺企业的扶持方面等5个项目。
(六)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
为弘扬少数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我局重视将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提上日程。一是开展双语双培活动。目前已经分别在南沙洲、归兰水族乡阳和社区和归兰水族乡奉合社区实施开展了“水族剪纸技艺”、“水族木人偶制作”、“水族传统剪纸”等3期培训,参训人数达200人以上。二是开展古籍培训。为确保古籍普查条目的质量和信息完整性,夯实“贵州民族古籍综合信息数据库”建库基础,有序推进贵州民族文化大数据品牌建设,推进我市民族古籍普查工作,我市共组织10余名民族古籍条目普查专家参加省、州古籍普查培训。三是完成了贵州省2018年民族节庆活动经费的申报,将水族端节、苗族六月六打造为都匀市重点节日对象,加强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二、宗教工作
(七)加强和引导宗教界自身建设工作
1、扎实推进宗教关系和谐示范单位创建工作,2017年6月以来,为进一步发挥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按照省、州的工作要求及市委统战部的工作安排,在对全市创建工作进行前期摸底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都匀市创建宗教关系和谐示范区实施方案》,选择了基础较好的都匀市佛教协会、基督教堂、广惠办事处广惠社区作为2017年宗教关系和谐示范区第一批示范创建单位。通过半年努力,广惠办事处广惠社区、都匀市佛教协会于今年4月19日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广惠社区创建工作被州级作为社区创建单位向全州推广。
2018年初,为带动我市宗教关系和谐示范单位创建工作全面铺开,并将东山社区、环西社区、西山九龙寺作为创建单位向州级民宗部门申报,市基督教堂作为整改提高单位向省级申报。目前,各创建单位已全面召开动员会,正按照《方案》要求的各项指标,有序开展创建工作和各项工作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2、鼓励各宗教场所教职人员参加各项培训。今年4月份,支持基督教堂林丽牧师、传道人张大卫,分别到四川汶川、独山县参加省基督教两会组织的培训各一次。今年7月份,我局将继续以提升教职人员政治、看齐意识为目标,安排基督教堂传道张大卫,参加省民宗委在省社会主义学院开展的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班。
3、指导各宗教活动场所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年初以来,我局以提升各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水平为目标,指导西山九龙寺、市基督教堂、市天主教堂完善了财务管理、学习、教堂管理、消防安全等相关制度,并上墙。
三、脱贫攻坚工作
1、年初成立以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发新同志为组长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翁降村帮扶计划,针对帮扶对象的致贫原因制定帮扶户的帮扶计划、措施;严格执行扶贫工作纪律,结对帮扶干部每月不少于2次走访贫困户,并做好走访记录,派驻干部每月驻村20天以上。
2、春风行动中,认真组织村支两委开展学习和执行,并通过院坝会、大回访等形式向群众宣传,做到家喻户晓。认真开展产业结构调整,实施魔芋种植120亩,辣椒种植28亩,花生种植33亩。
3、支持翁降村开展春节活动经费5000元;上半年,共为翁降村贫困户发放慰问物品及慰问金达10200元;
4、截止今年7月份,我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达21.7万元。来源于:100万资金入股市扶投公司,已分红10万;20万入股富裕养牛场,已分红9万元;入股匀城春茶叶公司,分红2.7万。
5、2018年投入翁降村少数民族发展项目资金91万元。其中中药材白芨种植30万元,中药材一支黄花8万元,太阳能路灯20万元,机耕道建设12万元,蹿户路18万元,村庄整治3万元。
6、截至目前,翁降村动员新增易地扶贫搬迁7户,完成123户危房登记上报;10名高考学生录取;贫困户大病四重医疗救助统计上报。
7、认真指导好翁降村村支两委、驻村工作队做好贫困户错评、漏评、错退及入户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都匀市民族宗教事务局
2018年6月11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