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
关怀版
个人中心 长者专版
x 关闭
关闭视频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公开 > 发展规划
都匀市2020年招商营商工作总结及下步工作打算
打印 关闭 【字号:

2020年以来,我市根据省、州产业大招商营商工作安排部署,坚持“党政主要领导高位推动、招商引资专班负责、五级招商程序高标准引入”的精准招商体系。制定出台了《都匀市2020年产业大招商工作方案》《都匀市2020年营商环境提质升位工作方案》,全面推动我市招商营商工作的开展,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完成情况

(一)产业招商主体指标完成情况。2020年1-10月,我市新引进省外重点产业项目46个,新增重点产业项目到位资金43.25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45亿元的96.1%;党政主要领导赴省外招商24次,占全年目标任务24次的100%,党政主要领导引进重点产业项目23个,到位资金23.28亿元;“千企引进”企业22家,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275%;新引进重点产业项目中工业项目17个(占比37%);项目开工率、入园率100%,项目投产率61%;编制发布产业项目62个,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3.3%;新引进高新技术企业2家(湖南德远新能源汽车集团都匀汽车销售项目、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绿博园文化旅游建设项目)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200%。新引进500强企业1家(永辉超市),新引进省级以上农业林业龙头企业1家(山东凯盛农产品物流园有限公司);首次入黔南的500强企业暂未引进。

(二)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开展情况。一是出台《都匀市2020年营商环境提质升位工作方案》,明确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市政府各行业分管领导牵头抓,组建四大环境建设专班,营商环境指标涉及部门为成员单位具体抓好落实,市投促局统筹全市营商环境工作的工作机制。2020年以来,我市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召开营商环境研判调度会5次,极大地促进了我市营商环境优化建设;二是梳理2019年营商环境指标问题责任清单。将开办企业、市场监管、办理建筑许可、政务服务四项指标作为问题指标加以整改,分别由市市场监管局、市住建局、市政务服务中心牵头共梳理存在问题20条,制定整改方案,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限;三是梳理承诺未兑现清单、建立承诺兑现项目管理台账。我市2018年以来招商引资项目共计124个,总投资237.72亿元,目前124个项目中建成已投产88个,开工在建30个,尚未开工建设正在前期准备阶段5个,停建1个。124个项目中完成合同兑现88个,尚未完成兑现36个。未兑现原因主要是项目正在进行前期工作或正在建设中;四是建立市领导领衔包保重点项目服务制度。印发《都匀市2020年服务重大工程、重点项目专项行动工作方案》《都匀市县级领导“六个一”工作总体方案》等包保和联系企业制度;五是建立企业特派员制度和设立服务企业监测点。由项目所在地的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担任企业特派员,做好企业挂牌服务和跟踪服务工作。确定10家营商环境标准化服务监测点企业,对营商环境建设成效进行监测;六是建立快速调处机制和实行负面典型曝光,形成震慑。七是开展项目代办服务。2020年1-10月我市项目代办及跟踪服务企业71家,服务事项179项,其中代办企业设立登记(含工商、质监、税务、公章)25家76项,项目选址7家共8次,协调服务19家共24次,代办率、满意率均为100%。

二、主要措施及成效

(一)坚持高位推动,强化统筹协作。一是统筹调度,强化领导。制定产业大招商工作方案,调整都匀市产业大招商工作领导小组,组建7个产业招商专班,定期调度产业招商工作,听取工作推进情况报告,研究重大项目、重点工作推进情况。截至目前,市委、市政府专题听取工作汇报18次,市政府分管领导召开专题会22次;二是发挥“关键少数”示范作用,由党政主要领导带头外出招商延伸至市委、市政府副职带头外出招商,今年,我市党政主要领导带头外出招商24次,分别与广州裕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笔克集团有限公司、科学城(广州)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侨银集团、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等优强企业进行了招商洽谈。市委、市政府副职带头外出招商达67次。考察对接广州越秀集团、温氏集团、西南水泥、广东康稀科技、阿里巴巴、厦门罗普特科技有限公司、腾讯全球新总部、平安国际智慧城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优强企业;三是充分发挥“一局三中心”作用。招商项目签约前由投资促进局统筹调度;签约后由招商引资项目代办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做好项目相关手续服务工作,市产业发展促进中心牵头督促落实,对推进缓慢项目作出预警提示、督促办理,对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实施“红黄牌”问责,推动项目早落地、早达产。

(二)全面夯实基础,抓实关键环节。一是梳理产业链条,编制优惠政策汇编。围绕贵州省明确的32条重点发展产业链,立足都匀实际明确了3个重点发展产业(茶产业、酒产业、旅游大健康产业),进一步梳理出各个产业的优势资源禀赋,各个产业招引重点项目的承接地条件和具体政策,理清产业链条,找准比较优势,突出招大引强,同时编制了都匀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汇编,助推全市产业链招商工作;二是精编招商项目,充实完善招商项目库。我市于1月10日启动了招商引资项目立项补库工作,根据我市现有特色优势产业和已落户企业,围绕我市招商引资主导产业和省建立产业小镇要求,完成招商重点产业项目编制287个,总投资933.45亿元,(其中产业小镇项目20个,总投资101.96亿元)。聘请了深圳新摩尔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深入实地调研,对我市未来3-5年产业发展规划布局进行研究分析,策划包装项目,现已通过省级平台发布项目62个,完成州下达全年目标任务62个的103.3%;三是摸家底,盘活招商资源。梳理各类产业资源,特别是产业园区标准化厂房、国有企业闲置资产、产业企业合作需求等招商资源,进一步明晰产业园区主导产业及要素保障条件。建立园区项目选址制度,引导入驻产业分类聚集。累计清退“僵尸”项目3个,回收厂房34250.5平方米,用于二次招商;四是强化招商宣传,扩大对外影响。通过都匀市人民政府网发布招商信息60余条;规范招商引资项目引进程序。在融媒体中心及其新媒体平台开辟“招商引资”专栏,宣传招商政策、先进典型、招商动态、招商成果、营商环境等。

(三)持续精准发力,聚焦招商重点。一是抓好央企招商工作。9月印发了《都匀市2020年央企招商工作方案》,成立市级领导领衔的工作专班,明确任务分解。9月22日下午,在北京组织召开央企招商专题推介会,邀请到中国石油集团资本公司、中化工程集团环保有限公司、中铁十五局、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中煤国地控股有限公司5家央企参会。会上对都匀项目盘活及东来尚城后续项目开发达成了共识。目前我市共洽谈央企16家(陪同州领导洽谈2家),正式签约项目2个(中交二工局绿博园文化旅游项目、罗普特军民融合装备制造项目),投资额约24.3亿元,完成都匀(不含都匀经开区)35亿元签约任务的69.43%;中铁上海局、西南水泥已签订框架协议,投资额约68亿元;中交一公局项目已草拟框架协议并经市政府专题会议修改,预计近期可签署框架协议,投资额约30亿元;二是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强力推进。按照重点产业类别,实行“一个重点产业、一名链长负责、一个主管部门牵头、一套优惠政策、一个专案推进、一个招商专班跟进”六个一工作机制,目前温氏集团生猪养殖项目、黄埔小镇项目、裕通集团绿博园康养项目等15个项目正按“六个一”机制全力推进。其中黄埔小镇项目到位资金1.8亿元,同裕通集团签订了框架协议,目前正对接具体项目落地细节。三是抓好驻点招商工作。选派2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到深圳开展驻点招商工作,截止9月24日共对接和走访企业776家(次),拜访地方政府部门、中介机构、商协会236家,邀请企业赴黔南考察189家,签订框架协议7个,拟投资额5.65亿元;正式合同2个,合同投资额为0.849亿元,到位资金0.369亿元。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缺乏全产业链项目。从目前来看,全产业链项目仍然是我市短板,尤其是茶、生物医药、汽车装备制造等上下游关联产业链上衔接不够,引进高技术、高品质、高附加值的引领性项目不多,辐射范围不大、吸附能力不强,产业链项目带动价值没有得到最大化发挥和延伸。

(二)项目谋划包装的深度不够。对资源的梳理和分析不够精准,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核心企业、市场前景的分析研究不透彻,导致谋划编制的大型招商项目的竞争力不够强、关注度不够高、成效不够明显。

(三)要素制约重大项目落地困难。用地难、融资难的问题不能彻底解决,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审批、土地规划与企业选址难以形成统一,造成项目落地困难;政府、企业融资难,造成政府征拆资金紧缺,企业资金不足等问题,影响了项目落地和项目建设推进。

(四)优化营商环境协调难度大。体现在数据共享存在壁垒,如在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政务服务、市场监管等方面涉及多部门数据共享不畅,影响服务企业效率,还需要省、州加大统筹指导力度。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围绕年度目标,强化工作调度。全面分析研判当前我市目标任务推进现状,围绕弱项指标,加强调度,积极对接企业,努力在最后一个季度签约落地一批项目,确保在产业招商成效指标考核中取得好成绩。

(二)紧盯招引目标,强化领导示范带动。加强与省、州投促系统、招商专班对接,发挥驻点招商前端功能,充实目标企业库,强化专班招商,制定精准赴外招商方案,紧盯京津冀、川渝、珠三角、长三角等区域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围绕产业链、500强、高新技术企业、龙头企业等积极招引一批优强企业来匀投资。

(三)分析短板,培育龙头,筹备明年招商引资开门红。鉴于我市工业项目不强,在小围寨、匀东镇、墨冲镇部分区域规划4867.05亩成立东南工业园区,作为绿茵湖产业园区分园区承接工业项目落地。《都匀市东南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正按都匀市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审议意见修改完善中,为下一步工业项目承接、企业聚集发展奠定基础。同时通过壮大“都匀毛尖”、“ 匀酒”产业,做优绿色农产品加工业、做精特色轻工业,充分发挥我市现有支柱产业优势,并围绕其上下游配套产业链开展招商,吸引更多关联企业落户都匀,逐步形成产业集群,推动我市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四)紧抓东西部协作机遇,积极主动融入区域经济发展。依托对口帮扶城市,以黔南农产品电商仓配港为平台,主动对接广州黄埔区、珠三角地区的相关企业,以30个500亩坝区蔬菜和水果项目、20万亩国储林项目、毛尖茶深加工、大健康医药、绿博园文旅项目、东山文化产业园等项目为突破点,加强与发达地区对接联系,争取项目合作。重点以“一轴”、“两城”、“三线”、“四园”的旅游产业及大健康产业为主导,依托大数据平台,融合居家医养、康养、康享打造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颐养之都。

(五)进一步加强营商环境建设工作调度。密切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及时对接省、州,密切关注营商环境评价指标的变化,提前做好应对工作。加大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力度,收集企业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及时予以协调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加以解释说明,努力在全省第三方评估中取得好成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关闭